阿塞拜疆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中国昆曲后继有人振兴大有希望 [复制链接]

1#

中国昆曲后继有人 振兴大有希望


文化部艺术司负责人戴英禄今天观看上海昆剧团的演出时说:“中国昆曲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充分说明中国昆曲后继有人。” 戴英禄说,此次昆曲展演会聚了中国6大昆曲院团的近百名中青年艺术家,报名参赛的42名选手的表现引起了广大专家和老一辈艺术家的广泛关注。其中,苏州昆剧院的王芳、浙江京昆剧院的张志红、江苏省昆剧院孔爱萍等已开始在塑造昆曲人物中注入自身风格,成为舞台表演的中坚力量。


  戴英禄指出,以上海昆剧团沈?i丽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演员斩露头角,展示出扎实的基本功。希望这些演员加强内力修炼,尽快汲取老前辈的艺术精华,继承发展昆曲的精粹。


  本次展演评委之一、浙江省京剧院著名小生演员汪世瑜说,昆曲摘取第一至五届中国戏曲梅花奖三分之一的奖项,可见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价值。在新世纪之初,举办昆曲盛会,奖励新、老艺术家,是国家振兴昆曲的有力举措,也是挖掘人才、普及昆曲艺术的契机。


 国家一级昆曲演员、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林继凡说:“昆曲经过700多年积淀,辞藻深奥、结构严谨,难作改动,缺乏亲和力。这是它濒临衰亡的主要原因。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门的大力挽救、整理使这一集大成的剧种得以保留和延续。”


  林继凡说,中国几代老艺术家悉心总结昆曲艺术规律,耗尽心力创新昆曲剧目,力图使其更具大众化的艺术性和思想性。同时,各个艺术院团坚持“送戏下乡”,在社区和校园普及昆曲艺术。由文化管理部门举办的讲座已不单单是就戏论戏,而是通过历史故事、文学典故,使人们折服于昆曲的博大精深,从而尊重和喜爱它。


  林继凡说:“中国昆曲观众已趋向年轻化,人数也不断增多。昆曲作品的生产和经营也在尝试现代模式,如几大院团强强联手推精品,以及为青年演员举办大师班等。”


  2001年5月,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